各省、 自治区、直辖市及各有关单位:
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、十七部委联合颁发的《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》以及新修订《国家标准管理办法》等文件精神的要求,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等协调互补的团体标准体系,满足市场、行业及企业发展需求,充分发挥团体标 准对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的引领作用,全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现依据《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》和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》等有关规定,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,提出《水土保持大模型》等十一项团体标准编制计划。
为了鼓励更多单位切实参加到标准编制宣贯过程中,提高标准编 制宣贯工作的开放性、公正性、透明性,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和影响力,按照我国《标准化法》及国标委相关要求,现公开征集该标准起草参编与推广应用单位,具体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起草单位、起草人资格条件
1、企业近三年(含成立不足三年)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的安全、环保、质量等事故;
2、起草单位应为标准所涉及的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,具有行业代表性以及较高的制造和科研水平,重视标准化工作;
3、愿意承担开展标准化工作所需的资金、技术和人力支持;
4、标准起草人应熟悉行业相关工作,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,并能够参与标准起草的各项工作。
二、起草单位、起草人享有以下权利
1、参与标准制定,成为标准起草组成员,并在标准文本中体现单位名称和起草人姓名。(每个单位限定为2人)
2、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区域国际标准或修订时,优先享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的权利。
3、授予标准起草单位荣誉称号,并颁发企业起草单位铜牌、起草人证书。
4、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“科技成果评价”。
5、为符合条件参与起草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证明文件。
三、起草单位、起草人将承担以下义务
1、服从协会组织安排,能够积极参与该标准的启动、调研、征求意见、审查、报批等起草相关的各项事宜,按时完成标准起草组分 配的各项工作任务。
2、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提供的信息真实、客观、科学。
四、 制定团体标准旨在实现以下目标:
1、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,帮助企业明确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要求,减少技术上的不确定性。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和语言,便于企业之间开展技术研发、市场 拓展等合作。
2、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和规范,帮助企业 优化内部管理,提升运营效率。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,通过设定前瞻性的技术指标和规范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的应用,提升行业整体的标准化水平,增强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。能够及时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纳入其中,促使新技术迅速在产品或服务中得到推广与应用。
3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,通过制定前瞻性、引领性的团体标 准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新技术、新架构、新模式的应用, 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,填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某些细分领域的 空白,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,提升信息技术行业的整体规范化水平。
4、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,加速数字化转型,同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支持可持续发展。通过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团体标准,降低国际贸易壁垒,促进信息技术产品的国际化流通,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。
5、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,确保产品在安全性、 可靠性、耐用性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,促进产业协同与兼容性,确保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,避免因接口不一致、技术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兼容性问题。
6、促进产业协同与生态优化,标准的制定通过企业、高校、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,推动了行业的共同协作,打破企业间的数据壁垒,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能够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。
7、确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技术规范,提升技术兼容性和互 操作性。明确设备或系统之间的接口参数、数据格式等,确保企业开发的产品能够与其他系统无缝对接。
五、申报要求
《水土保持大模型》等十一项团体标准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立项申报,请申请参与标准起草的相关单位填写《标准起草参编单位申请表》加盖单位公章将“申请表”以邮件形式或邮寄的形式送达起草组秘书处。
六、联系方式
联 系 人: 吕主任 手机/微信:13521054893
电子邮箱:1475097741@qq.com
序号 |
标准名称 |
1 |
《水土保持大模型》 |
2 |
《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规范》 |
3 |
《数字孪生大坝安全性态评估方法》 |
4 |
《数字化水土保持一体化监测技术导则》 |
5 |
《水土保持数字化模型构建技术导则》 |
6 |
《数字化水土保持一体化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导则》 |
7 |
《城市轨道交通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条件》 |
8 |
《城市轨道交通混合型储能系统技术条件》 |
9 |
《重卡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》 |
10 |
《智能微电网中电化学储能系统协调控制》 |
11 |
《高速公路建管养融合管理导则》 |